《湛江日报》湛江:大城势已成,其可兴强的动力在聚集2024.2.4

发布日期: 2024-02-04 09:29:14 来源: 《湛江日报》 字体大小:

1.jpg

湛江实验室龙王湾园区。 本报记者李忠 摄

2.jpg

乌鲁木齐航空首航湛江航班通过水门。 本报记者张锋锋 摄

3.jpg

海川大道扩建工程。 本报记者刘冀城 摄

4.jpg

鹭洲大桥建成通车。 本报记者郎树臣 摄
        

  策划/黄康生

  文字/本报记者杨雅丽

  项目落地企业“抢滩”、市场主体呈爆发式增长、交通枢纽不断升级优化“加速跑”……为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聚集强大的动力。

  2023年以来,围绕立足履行国家战略使命、落实国家重大政策、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湛江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大抓项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还不断完善内畅外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处处争抢拼冲、加速奔跑超越,全市呈现了千帆竞发的态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港城腾飞强有力地蓄势赋能。

  加快谋划推进项目投资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2023年以来,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印发了《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牵头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印发了《湛江市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湛江市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有力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改革创新,拓展帮扶措施,全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微观基础。

  截至2023年底,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52.49万户,同比增长34.22%,其中企业突破10万户,实有农民经济合作社8196户,数量居全省第一。

  廉江核电项目一期1号冷却塔环基全面合拢、中科炼化新建2#EVA项目进场施工、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2.59亿元、全省最大的半潜桁架势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近年来,我市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力有效破除一些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营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环境,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去年,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全国首个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海塔1号’动工建设……这些喜讯让我们看到了湛江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的决心。”湛江湾实验室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绪深表示,湛江湾实验室将重点开展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研究,全力推动建设全国养殖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培育百亿级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助力湛江向海图强。

  同时,我市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10条”,梳理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产业招商线路图,依托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全面推进“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服务,引进项目223个,协议投资额1482.21亿元。

  高质量招商是经开区招商引资最直接的成效,也是经开区产业链招商的最大底气。该区去年依托钢铁、石化、能源三大产业优势,面向全球招商选商,全年新引进招商签约项目28个,超额完成全年370亿元招商任务,签约协议投资额达378.29亿元,位居全市首位。

  近年来,我市持续做好“工业+”“生态+”“数字+”文章,以大园区、大文旅、大数据为抓手,推动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率先突破、赢得主动,引领湛江能级跃升。一大批引领性改革举措、标志性工程项目、支撑性保障安排相继落地,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拓展布局、加大投资,为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方法

  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为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我市加大对重点领域改革力度,细化472项措施开展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落实“国企改革发展提升年”行动66项任务,组建农业发展集团,改组市国资公司,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县级1.1万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下放至镇街。数字政府2.0建设也逐步加快,3487个事项“免证办”,广州数据交易所(湛江)服务基地揭牌,数据产品交易总额超过550万元,还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建成全国首个公积金全业务场景。

  一直以来,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省级赋权改革创新经验42项;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国字号”小家电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粤贸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粤西基地落户,进口值进入全国综保区百强。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货运量持续增长,还圆满举办2023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

  为深化对接RCEP,设立RCEP湛江企业服务中心奋勇分中心,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互设协同发展园,还挂牌成立中马(东盟)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并注册成立6家外资贸易公司,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11.2%。紧接着“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广湛产业转移合作园实体化运行、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市属国企入股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还与绥化市签署合作协议,与柳州市实施协作项目58个,并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暨荣誉市民授荣仪式,首次参加亚太城市论坛,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合作城市增至20个,数量居粤东西北第一。

  另外,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湛江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揭牌。全市研发机构超5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1倍、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长265%。

  同时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印发了实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持专项政策,深化实施海洋产业“揭榜挂帅”等人才团队引育项目,引育海洋产业研发和工程技术等人才1167人。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林浩然院士工作站、广东海洋大学潘德炉院士工作站落户;修订高层次人才认定及人才卡服务实施办法,出台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实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零的突破”,新引进博士、博士后278人;成立22家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基地”,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就业培训基地等实训基地建成。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交通强市

  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湛江机场高速一期、海川大道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廉江核电项目大件码头、徐闻港口待渡车辆停车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巴斯夫项目液体散货码头、招商湛江国际邮轮码头等一批港航工程加快建设,乌鲁木齐航空首航湛江并正式进驻湛江……一大批公路项目通车、水运项目投产,从高空俯瞰湛江版图,一幕幕充满质感的星沙剪影,连成了一幅充满动感的奔跑画卷,奔向2024年。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自古以来,交通就是民生要义,经济命脉和社会基石,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锚定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着力打造“六个交通”,全力以赴推进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围绕打造“综合交通”,去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31.9亿元,在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加快建设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路网方面,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797公里,畅通农村“微循环”;湛江大道与遂溪大道连接线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疏港大道扩建工程等7个项目完成交工验收;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港互通立交工程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铁联运累计运营线路达36条,通道对内辐射国内11省(自治区、直辖市)、25市、48站,并开通经重庆、广州、南宁中转的“陆海新通道+中欧”衔接班列3条,中欧直达试运行班列1条,开行班列575列。

  港航方面,湛江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湛江港成为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外港口。2023年湛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3亿吨,排名全省第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8.13万标箱,排名全省第6。

  航空方面,雷州通用机场项目签约,徐闻通用机场开展选址工作;湛江吴川机场不断新增、加密更多航线航班,开通了40个城市(航点)的航班,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约274万人次,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约7282吨。同时乌鲁木齐航空首航湛江并正式进驻湛江,结束了湛江民用运输机场没有驻场航空公司基地的历史。近期,湛江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标志着湛江航空口岸转场至湛江吴川机场后正式具备国际航运功能。

  接下来,我市将推进陆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谋划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和复飞国际(地区)航班,同时优化徐闻港、雷州乌石港等港口规划,建成招商湛江国际邮轮码头8万吨泊位、巴斯夫一体化项目液体散货码头等港航工程,推进琼州海峡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努力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不断完善内畅外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标签:
浏览次数:97
分享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