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改革开放再出发 谱写湛江新华章

发布日期: 2018-12-19 11:11:56 来源: 本网 字体大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前行,40年春风化雨。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遥远的南海之滨,我市社会各界收听收看了大会的直播。大会的胜利召开,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激情。大家纷纷表示,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湛江乃至中国发展史上的巨大辉煌,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谱写新时代湛江发展新篇章。

  回首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是要为每个人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800多万湛江人民豪情满怀、信心倍增,乘着4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浩浩荡荡,风风火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闯险滩、扬激流、过雄关,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前方的航程更加壮阔光明。

  持续奋斗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杨柔彦(赤坎区委书记):

  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让我心潮非常澎湃、激动难以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金句频出、听之神往,特别是“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等深刻总结和高度评价,耳目一新、余音绕梁,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赤坎区由一个风雨沧桑的小埠头逐渐蜕变成为商贸繁荣、环境宜居、风景秀丽的中心城区,逐渐成为湛江市城市客厅和中央商务区,产业结构、城区面貌、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都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一系列变化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我们今后做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赤坎区将始终谨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要求,敢于动真碰硬,努力做到“蹄疾而步稳”。

  真切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蜕变

  林丽清(正大(湛江)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从中学到大学,然后回湛工作的漫长岁月。生于斯长于斯,职业生涯历经市委大院、市府大院,农业、工业,从机关到企业,见证了我市经济社会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虽然也因为家乡曾错失飞跃机遇而深感惋惜,但始终心怀眷恋与期待,并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美丽蜕变。

  伴随改革春风,湛江整体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有了很大提升,产业发展也从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临港新兴产业聚集地,二、三产业比例大为提高。改革开放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我们的街道整洁了,城市大气了,海湾亮丽了;百姓荷包涨了,就业渠道广了,幸福指数高了,返乡创业多了,投资环境变了。我对湛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看好各大外商投资项目。

  在改革开放大潮之初,正大集团就于1979年在深圳设立了中国首家外商投资企业,是知名跨国农牧巨子。2010年,正大集团与湛江市政府合资成立“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银行”新农村建设投资平台,打造以湛江为核心的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和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食品产业链。未来正大(湛江)农投公司将大力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帮助农民奔康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湛江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芳华40年,改革开放成就旅游发展

  彭晖(市旅游局局长):

  40年来,改革开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强驱动,旅游从无到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已经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产品,成为人民群众寻求幸福美好生活、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旅游业就是一个幸福产业,与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湛江旅游将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城旅共建、产业共融、乡旅共兴,打造美好生活共享空间。要积极推动华侨城、招商局、华强方特等大型旅游招商项目的落地,促进湛江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要积极发展“旅游+”,推动海洋、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要以旅游为切入点,陆续推出湛江最美观景拍摄地、湛江最美旅游风景道等项目,整合湛江滨海、乡村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引领“美丽湛江”建设,助力湛江的绿色发展。

  沐浴改革春风 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孔令培(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阐述改革开放宝贵经验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涌来,湛江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乘着改革的东风砥砺奋进。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海湾城市到今日崛起的海湾型生态绿城,构建“海在城中,城在园中”蓝图逐渐清晰,海城园交融正是湛江这座城市在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发展阔步前进的方向。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作为职能部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用“绣花精神”抓好城市管理,用“工匠精神”建设美丽湛江,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创新,加强队伍执行力建设,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在奔向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征途上写下更加精彩的城市发展篇章。

  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蔡寻(开发区硇洲镇党委书记)

  民生无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听着好,还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生不断改善,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不断完善,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让广大民众真切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激发了亿万人民为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创造热情。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深知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昭示的正是我们党90多年来始终不渝的初心和情怀。在乡镇农村,很多民生诉求虽小,却往往是摸得着、看得到的,有没有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回应、问题解决得如何,是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解决好民生关切的热点问题,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时代,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

  王锋(坡头区坡头镇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必须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0年来,坡头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处处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路通了,经济好了,乡村环境更美了;40年来,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扶贫攻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中取得了巨大突破。这一切巨变,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新时代,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税务工作中尽职尽责 释放改革红利

  王立(赤坎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收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我内心很激动,很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新时代,我们税务人将一如既往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发图强,在税务工作中尽职尽责,把改革的成效展现出来,把改革的红利释放出来。

  从1994年国地税分设,到2018年税务机构合并,能见证税务机构的改革并与之一起成长,我深感荣幸。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税务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如今便捷的办税服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点赞;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非常骄傲自豪。作为新时代的税务人,我们将始终牢记身上的职责和使命,为新一轮的改革贡献自己力量。

  建设西南港口群最有竞争力港口

  刘恩怀(湛江港集团董事、总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非常震撼,深刻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湛江港集团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与招商局合作十年取得的港口发展突破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给现代化港口企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吞吐量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行业影响力日渐提升,湛江港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支点港。今年,湛江港集团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9亿吨,助力湛江港口吞吐量排名全国沿海港口第11位。

  湛江港集团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未来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推动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以实施公共码头运营商战略、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国冷链生态园战略、全程供应链一体化战略、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战略等五大经济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把湛江港建设成为西南港口群中最有竞争力的港口,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为湛江成为广东重要发展极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湛江发展作出宝钢人的贡献

  杜玮(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薪酬服务室主任):

  4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准快速提高,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宝钢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在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打下了第一根桩。在全国人民的瞩目和期待中,肩负起了“钢铁强国”的伟大使命。如今宝钢建设起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带动了中国钢铁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用行动印证了邓小平同志的光辉预言:“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湛江钢铁,是宝钢二次创业的主战场,是积极践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个全新的世界一流钢铁基地顺利建成并实现盈利,实现了当初宝钢要为国家再造一个宝钢的承诺,同时也为湛江市的发展作出了宝钢人的贡献。

  步入幸福人生的快车道

  肖淞文(市财政局主任科员):

  我是农村出身,15岁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可以说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前,物资贫乏。我家居住的那栋木房子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但父亲总是筹集不到钱修补。

  分田到户时,我刚好去当兵了,父亲在信里跟我说,他们现在的粮食年年有余,肉食每天三餐都有,过年时,村民都到酒店里去吃年夜饭。 我们家老木屋,也已经变成了三层楼房,全村的木屋都进行了翻修,有的还修起了气势雄伟的小洋楼。

  我的小家也从无到有,达到了小康水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接老婆孩子随军时,居住在一间仓储里。如今,我们一家三口都有收入,家里不仅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商品房,家具齐全,还买了一台小车代步。可以说,这40年,党引领老百姓步入了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深化教育改革日新月异

  关天冲(岭南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工作所在的岭南师范学院,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一起进步。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雷州师范专科学校,这是学校高等教育的开端。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雷州师专办学13年,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师专、全省教学评估一等奖,办学成绩饮誉南粤。1991年,学校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升格本科办学。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曾作为全国第一所师范院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顺利通过,获得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1994年,我从阳江来到学校读书,开始了与这所学校和这座城市分不开的情缘。20多年来,见证了这个学校和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学校从当时两三千在校生到现在两万多在校生,校园面积也从过去的三百多亩扩大为千亩校园,办学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湛江,更是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道路变宽了,城市变靓了,港口变大了,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信心更足了。走过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湛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叠加的发展机遇,希望它越来越好。

  四十年来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孟庆吉(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法学系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作为大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治进程有着深切感受。这40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40年,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人治走向法制、从法制走向法治和依法治国,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40年。

  从最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到通过宪法和法律关注公民基本权利,努力实现社会正义,到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40年来,中国法治与改革开放始终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40年,就是党领导人民走上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40年中国法治的建设、发展,就是一部用法治引领、确认、规范、促进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史诗。

  致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练凌东(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组组长, 湛江市政府副秘书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工作,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弱有所扶”方面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做顺应民心的事情。扶贫工作项目要了解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实践中要关注群众反映,扶贫项目要致力于改善贫困户的具体困难问题,实现增进人民福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精准施策,推动扶贫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扶贫干部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深学透,并落实到行动上,以久久为功的信念,拓宽产业扶贫思维,开展全方位的产业扶贫,努力发展长效稳定的一二三产业,搞好种养业、加工业及旅游业,推动生态扶贫等新兴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着力培养贫困村后备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助力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

  全市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

  陈炼(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

  作为工会帮扶工作干部,我深刻感受到党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加,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奔小康的措施不断深入,为全市困难职工群众开拓了温暖之路。

  1992年起,市工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送温暖活动,自此不断探索开展了春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大病救助、互助保险等工作,不断拓宽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方式方法。为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工会立即开展了“精准帮扶”工作,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力度、帮扶措施将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让我住上了大房子

  蔡小翔(湛江市社保局计划财务科):

  改革开放40周年,我看到了我们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初期,我父母一家人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宿舍,很拥挤;上世纪80年代,我们搬进了红瓦房,有独立的卫生间、黑白电视机、收音机,感觉生活有了气息;上世纪90年代,父母单位分了福利房,终于有了宽敞的卧室,时髦的家居,感觉生活有了幸福的模样;21世纪,湛江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我们家也如愿地买了商品房,住进了小区,屋内简约的设计和定制的家具,生活品质感觉上升了一个层次,家里也买了汽车。回看40周年,从不足10平方的平房到红砖房,从单位宿舍到现代小区房,日子也越来越好。

  渔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麦晓(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三支队):

  我们“80后”这代人,算不上是改革开放全程的见证者,但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伴随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成长起来,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巨变。

  我出生在湛江地区北部湾边一个普通的渔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渔港内还能见到一些贫苦渔民吃住睡都在小艇上,这些以船为家、随船漂泊的渔民俗称“疍民”。过去,因天气预报不准和渔船性能落后,渔民出海捕鱼遇恶劣海况时有伤亡。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政府的渔民安居政策,疍民社会地位提高,全部上岸建房居住,生活居住环境逐步改善,我家海边附近专给疍民补给生活用水的“疍家井”也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国家工业技术发展,渔船建造技术在提高,天气预报和卫星定位越来越准,渔民出海捕捞作业发生海难事故概率大大降低,以往“一人出海,全家牵挂”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海鲜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水产品外运出售也让渔民口袋渐渐鼓起来,渔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来源:湛江日报)

标签:
浏览次数:97
分享
扫码浏览